北大音像出版社 > 產品展示 > 社會科學系列 >
《文化與詩學》
《文化與詩學》內容簡介:
《文化與詩學》 本書注重從文藝學作為一門科學這一議題出發,探討了文藝學的理論空間,涉及20世紀中國文藝理論研究、古典詩學、域外學術、理論前沿等板塊,通過經典個案的論述及書評,闡明了作為現實形式和理論形態存在的文藝學的深刻內涵。
童慶炳、王一川、李春青主編,作者均為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相關人員。 由北大音像出版社出版。
《文化與詩學》章節目錄:
20世紀中國文藝研究 “且介”身份、“悖論”立場與否定式話語 ——王國維、魯迅的思想取徑孟澤 哀傷的詩意,作為暗喻的肺癆以及文化意義的生成 ——解讀三部林譯哀情小說及其在晚清的流行李力 現代知識人的愛情悲劇: 重讀《傷逝》劉文瑾 沈從文鄉土書寫烏托邦精神的三個問題劉涵之 編輯身份與紅色經典生產 ——《青春之歌》的出版周春霞 古典詩學 詩歌節奏的內在矛盾與七言詩體晚熟之原因及過程姚愛斌 《易經》與中國符號學傳統的起源 魯曉鵬(金浪譯) 圓凈成章:船山“以意為主”的詩學整體觀楊寧寧 魏晉玄言詩對中國詩學“傳神”說的貢獻辛文 域外學術 毛主義的誘惑 ——《來自東方的風》導論理查德·沃林(梁爽譯、黃金城校) 詞語、對話和小說(1966)朱莉婭·克里斯特瓦(李萬祥譯) 理論前沿 感物而哀 ——從比較詩學的視角看本居宣長的“物哀”論王向遠 論后期王元化對黑格爾的誤讀和消解何博超 隱匿的社會想象:論審美的現代性與公共性羅成 “神話學”:符號學分析與意識形態批判常培杰 書評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的建構——重讀詹姆遜的《政治無意識——作為社會象征行為的敘事》肖明華
《文化與詩學》書 評:
本書注重從文藝學作為一門科學這一議題出發,探討了文藝學的理論空間,涉及馬克思主義與文藝學的對話、巴赫金的《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哲學》研究等文藝學的經典個案,闡明了作為現實形式和理論形態存在的文藝學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