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音像出版社 > 新聞中心 >
北京大學成功舉辦“負責任的金融企業:金融與倫理”學術研討會
北京大學成功舉辦“負責任的金融企業:金融與倫理”學術研討會:
2011年9月25日上午9:00,“負責任的金融企業:金融與倫理”研討會暨王曙光博士《金融倫理學》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泰康人壽報告廳拉開序幕。這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百周年院慶系列學術研討會之一,來自學界、政界、商界和媒體的近百位嘉賓和北大校友出席。該研討會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王曙光副教授主持。
孫祁祥院長首先代表北大經濟學院致辭。她追溯了斯密的《道德情操論》,由此闡述開自己對金融學與倫理學的見解。她認為,市場經濟提倡自由,并不是對自私自利的辯護,更不是提倡非道德化,作為經濟人的“理性”應與實際生活中的“不道德”嚴格區分開來。她還提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促使人們開始對金融學進行反思,對金融高管的道德缺失進行批判,可是仍有一些問題懸而未決。道德與非道德的分水嶺在哪里?真理與謬誤只有一步之遙,金融業中不少創新的行為,如果一概斥之為不道德,這是不是另一種錯誤?等等。這些問題還沒有既定的答案,批判和反思遠遠沒有走到盡頭。孫教授還特別提到,金融界良好秩序的建立,有賴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從這個角度上說,希望《金融倫理學》的出版能引起學界對金融倫理問題的重視和討論。最后,孫教授表達了對負責任的穩健金融體系的期待,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張黎明總編輯代表北大出版社致辭。他表示,王曙光博士的新書是金融倫理學領域的第一本教材,對促進金融體系的倫理建設、促進人們對金融危機進行反思,別具意義。北大出版社參與其中,與有榮焉。張總編輯追溯了出版社的歷史,特別提到1902年京師大學堂建立商科之時,亦是嚴復先生在譯書局初設“編書處”之期。他對嘉賓們的光臨表示感謝,代表全社同志向作者們致意,并表態:北大出版社將對金融倫理問題的未來研究略盡綿力,并將一如既往,繼承嚴復先生“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志向,為學術振興提供最好的出版服務。
之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資深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李慶云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就金融體系中的倫理與金融安全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就金融產品、金融秩序、金融交易行為、金融法規、金融監管五個方面侃侃而談,其中頗多引人入勝之處。李慶云教授特別提到金融衍生品領域的異化現象,比如一些讓消費者承擔無限風險的、專業人士也搞不清的高級衍生品,等等。他對此進行了深入批判,并旗幟鮮明地表示了否定的態度。除此之外,李慶云教授還對泛濫的投機行為深表憂心,認為已經背離了金融市場的基本規律,必須加以管制與調節。李教授的精彩演講博得了熱烈掌聲。
緊接著,著名倫理學家、北大哲學系王海明教授從倫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他認為,“同情心”、“無私”是市場經濟的對立面,市場的客觀本性就是競爭。但實現市場調節,手段有兩種,一種是利他,一種是損人。歸根到底,市場經濟就是兩種可能,要么為己利他,要么損人利己,沒有其他可能。一善一惡,何去何從,不言而喻。王海明教授還就價值標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自由固然是好的價值標準,卻不能忽視平等、公正,而增進大多數人的福利,則應是終極目標。因此,從倫理角度探討金融學、提倡為己利他,在當代極富意義。
中國農業銀行的朱洪波副行長隨后演講,結合農業銀行的實踐談了銀行業的社會責任問題。他認為,從長遠來看,科學地履行社會責任對商業銀行更有利,亦是對孟子“義利相從”的義利觀的實踐。他從支持“三農”、支持國民經濟發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展示了農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金融企業的良好形象。
隨后,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茅于軾先生發表演講。他對王曙光博士發現學科交叉點、創建金融倫理學的理論體系表示贊賞,并就“借款收利息”這種行為是否道德進行了深入探討。他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金融業有沒有創造價值。茅于軾先生從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談起,認為金融業通過調配資源,使得“錢盡其用”,就像其他商品的買賣使得“物盡其用”一樣,是創造了價值的。物有價格,資金也有價格,利息作為資金的價格被收取,就不顯得奇怪。茅于軾先生還就目前中小企業借款困難、借貸成本高的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解決之道不在于管制,不在于在道德上譴責,而是鼓勵更多的人去放貸,高利貸利息高的原因是供不應求,如果更多的人去放貸,那么利息自然下跌。此時所謂“高利貸”也就不成其為高利貸了。
花旗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滕紅軍先生也就銀行的社會責任發表了演講。他就公司治理、關愛員工、服務客戶、服務社區等方面介紹了花旗銀行的情況,就花旗銀行在重慶推出的小額度的貸款服務進行了介紹,并表示花旗銀行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金融界的發展貢獻力量。
隨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章政教授論及了中國金融業的信用問題,他認為當前中國金融信用并不理想,而壞的信用環境將對經濟發展起負面作用。他對當前金融信用形勢作出了幾點判斷,認為未來幾年將是信用問題集中爆發的關鍵期,并提出了政策建議,包括加強信用啟蒙教育、加快信用制度的頂層設計、加強金融信用法規的建設等等。
最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董事長熊焰發表演講。他認為,王曙光博士的新書,把義、利統一到一個邏輯框架下,是對始于孔子而延續千年的“義利之爭”的一個現代總結,難能可貴。熊焰董事長指出,我國貨幣總體效用低下,金融全行業效益低下,與中國金融體制創新不足不無關系。他認為中國的情況與美國不同,不是過度創新,而是缺乏創新的試驗田,金融資產交易所作為第四方的交易平臺,其發展對推動中國金融機構的轉型、創新頗具借鑒意義,值得各界的關注。
研討會至此落下帷幕。之后,與會嘉賓們合影留念,紛紛表示支持成立“金融社會責任聯盟”的倡議,北京大學“金融與倫理學術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